刘建华:用大数据金融支撑信用商圈建设
【亿邦动力网讯】5月26日消息,昨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正式拉开帷幕。 据悉,在今天的移动金融分论坛中,贵阳移动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华发表了《用大数据金融支撑信用商圈建设》的演讲。 据了解,本次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的主题为“新使命,新视野,新动力”,由开幕式、主论坛、年度盛典、《对话》、八场分论坛构成。本次移动金融分论坛将以“创新生态”为主题,为移动金融业内的领导、专家提供研讨的舞台。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贵阳移动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华 以下为贵阳移动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华演讲速记: 刘建华:尊敬的李瑶主任,王玉祥副市长,各位领导、嘉宾: 下午好。就像王市长介绍的一样,我们一直在想移动金融既然脱胎于移动电子商务,那怎么服务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这是我们思考的成果的汇报。 我们对接“最后一公里”最大的障碍痛点是信用问题。同时也还存在一个大数据金融的支持问题,所以我也用大数据金融支撑信用商圈建设作为一个题目。 信用商圈建设离不开大数据。国务院从2014年开始在考虑互联网+行动的同时就意识到全社会信用体系需要有一个系统在做顶层设计,所以2014年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2015年又发布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我们现在互联网+的环境比较热一点。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两天与我们论坛同期的有一个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论坛,结合了20、30位市长一起研讨。会上有涉及到我们信用社会建设的这些问题。在这个论坛上,涂子沛提出了政府不是没有数据,这些数据其他都有,可以先拿出一个区来做试点。也有人说安全也有问题,无法支撑我们的信用城市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这是我们的痛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本原上思考,信用是什么?信用有五要素,信用的主体、客体、关系、工具、时间。我们把这五要素抽象出来,实际上有三个东西可以看到,第一个是身份。我们在线上的时候,看到各种各样的证件代表的是身份,其实是支付探寻着交易。再有一个就是数据,信用体系,征信。传统时代都是在线下存在的。所以我们对于一各城市,一个商圈进行大数据应用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时候是难上加难,但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它比PC互联网更方便的把线下的分散的身份、支付、数据这些要素集合起来,我把它叫做移动互联网的信用分为三期:电子身份、集成身份、网络支付。就像三个基色,融合起来,可以支撑我们移动互联网上任何一种金融类的服务和商业类的服务。 今天的演讲嘉宾有一个中心迭代,他们解决了后来的身份问题、支付问题和征信问题,全程将消费贷款在移动客户端来解决,从贷款的申请、授予、授信、审核、放贷、还贷都有。大家会说,移动互联网三基色解决这些痛点的过程中实际上很难,谁也不把身份数据给你。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两个问题,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在哪种情况下是肯定愿意把自己的身份数据拿出来的?第一个是行权。行使权利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不愿意把身份数据亮出来。第二个是享受信用服务的时候。这是我们的两个方式。 我们看,在信用服务的三基色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实名、支付这样划分了,用三基色来衍生出我们的信用商圈,我们做了这几个图。比如说智慧的信用省市、政府,智慧的信用商圈、社区、行业。这是目前对信用商圈,信用社会建设的痛点以及一个根源的简单理解。 我们现在回过来看,刚才李主任都介绍了移动金融的试点,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国家移动金融试点会发现,我们移动金融试点的成果是一个天然的解决我们信用基色的一个基础设施。我们看,这个试点,刚才郝行长介绍过了,我不细说。主要任务是建设移动金融安全可信的服务系统,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密钥管理、身份认证、数据安全分发,总体上来说是三层次的可信公共设施。解决跨行业、跨机构和跨地区的互联互通,中间是地区级的可信金融服务系统,比如说贵州省的可信金融服务系统。落到最后,是虚拟的APP,比如说敏感数据和密钥系统,能解决移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密钥管理,身份认证等基本的需求,形成一个可信的线上交易环境。 大家看,按三层次的架构,大家的右边是实验室,中间是“贵州通”的TSM,末端是MTPS,这三层次向下是服务商,银行、银联、交通公共设施,社区、企业,通过我们的平台来发行,第一是我们银行卡为代表的电子支付应用。第二是市民卡为代表的电子证件。第三是增值服务类的应用,发行到我们第三层次的安全领域来。 再一个,我们在平台里面,把支付和收端也做了集成上线。我们把现在市场上主流的包括银联的银联卡,支付等,以及网络支付都收集进来,集成我们常见的主流的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注意到,因为它具备身份应用发行,支付应用发行,以及征信发行功能,事实上,第一是大数据金融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身份数据和交易系统。第二它是大数据的连通系统,既连通银行,也连通卡的系统。第三它是数据的安全系统。第四是数据的增值服务系统。可以支撑包括在线的信贷,这种高端的“高大上”的增值应用,和一般的商业应用。由此看来,移动金融试点是一个成果,实际上解决了我们前面的痛点。因此,它是一个大金融和普惠金融的IT解释(音)。 这有两个应用,一个是智慧信用城市的应用。一个是一卡市民卡,一照,企业电子执照,一端通,是客户端。双库,建立信用的数据库和信息的共享平台。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还有智慧信用商圈。我们跟汽车城来合作,从O2O来切入,加快网络征信和其他的增值应用,形成一个信用商圈。 通过智慧信用城市,智慧信用社区和智慧信用商圈,从身份切入,加上集成支付,加上我们征信,最后增值服务形成一个对移动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我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