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部门该放在运营团队,还是技术团队?有知名人士认为,大数据应该是CEO直接领导的战略级部门,是一把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今天,大数据已在营销、风险控制等领域大放异彩;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基于大数据的诸多模式创新,将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隐私+归属权:从混沌走向清晰
说到大数据,不得不提的是大数据与隐私这个问题。 在美国,见到一个在隐私问题上给美国总统提意见的专家。他说,关于个人隐私会有一个颠覆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在欧洲已经开始了,现在是美国。过去,当用户使用一个应用时,都会和应用方签订一个协议,表明用户同意把自己的数据交给应用方以改善用户体验。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同意的是什么,仅仅是点击了“同意”。美国的法律对此准备进行修改,这可能会改变大数据产业。
在这个变化中有个问题,数据分可识别数据、不可识别数据。互联网上的数据,有的可以识别是你,有的不可以识别是你。当不能完全知道他是谁,没有办法和他说你是否同意时该怎么办?现在,美国正在认真讨论类似的事情。
关于隐私问题,大部分用户更多是希望平衡好,你不能拿到我的数据我一点好处都没有,你拿了数据使用我却一点都不知道。所以,问题是谁有权控制?比如脸书,每一次使用用户数据会告诉用户,这个数据会在某个点使用,这就涉及数据使用透明和是否可控的权利问题。当然,有大量的数据不相关隐私。
比如,用1000个人或者5000个人的数据算出来的结果,当做大数据营销的时候,有没有把他捆绑在5000个人当中营销?美国有些法案很可爱,认定个人数据的隐私问题不是放在单独的案例当中,而是放在行业里面。比如卖药的,个人隐私的监管就会非常严格,而游戏类的个人数据会相对简单一些。在欧洲则是一套法律,不分行业。欧洲人认为,隐私是一个人的底线。而美国认为价值和隐私之间可平衡。这些都是未来大家都会议论的课题。
做好缝合,不断迭代
大数据的本身是异构异类的数据,就像裁缝把不同的材料缝成一件衣服一样,需要很多技术把数据连接起来,让这些数据可以使用。不同材料缝合在一起,中间会有一些缝合处。
美国任何一个做大数据的人,都会告诉你数据关联很难。美国可以把数据关联起来的公司有几家。美国大数据行业在产业链上,是可以分工的。要把大数据整合起来,数据源好不好非常重要。另外有没有不同的环境可以进行数据测试,也很重要。
数据是迭代的,算法是迭代的,产品服务也是迭代的。数据有不同的版本,算法有不同的版本,我们要找到最优、同一个语境下最好的算法,达到最好的服务。
将大数据变成企业的洞察力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将大数据变成企业的洞察力。10年前,商业决策都是靠经验驱动,用数据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对的。而数据驱动,则要拥有足够的数据,通过数据发现一些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
比如,有一些人在购物网站搜索过的关键词,两个月后会成为比较流行的关键词。当我们深入分析时,数据会告诉我们,购物里面是有达人的,购物达人看的东西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寻找自己想要的商品。如果能跟踪这些达人,就可以找到用一般推荐引擎无法找到的东西。
一个学习的完整体系,简单来讲,首先有目标定义,之后进行决策、行动、拿到行动结果之后学习。人类学习的一般方法,都是根据这个链路进行,这叫“自学习”,用自己的经验慢慢积累,进行一个自我循环。
当我们开始做大数据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的数据会成为你的经验。你也可以把别人的数据代入自己的决策,学习到别人的经验,这叫“集体智慧”。在大数据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别人的集体智慧。
一个公司有没有大数据能力,一般看他有没有预测能力和行动能力。但是布点/收集、存储/刷新、识辨/关联也很重要。前者是如何让数据更容易使用,后者是如何让数据更有效关联在一起。这个闭环如果可以做好,就可以做一个非常好的数据产品。
对此你有何评价?欢迎回帖和大家一起评论 ---------------------------------------------- 米多的使命:再小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大数据引擎。米多大数据引擎,帮助传统品牌企业实现物联网时代的“四个现代化”,即企业平台化、品牌人格化、产品个性化、员工创客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