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褚橙”这一突破口,本来生活第二年营收已突破6000万元。“褚橙”的荣耀,实际上反映出生鲜电商做到今天依然没有摆脱的一个“宿命”——“特色农副产品销售”这样一个角色。 实际上,本来生活也好,“褚橙”也好,喻华峰的创业经历在被解读的过程中迅速“符号化”,简言之,被抽象成了一个概念。 “符号化”的好处是便于传播,但是与现实中的本人已经渐行渐远。本文要做的,梳理喻华峰的创业故事,首先就是一个去符号化的过程,这样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喻华峰和他的本来生活。 喻华峰的创业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媒体人创业的励志故事,倒不如说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像猎狗般寻找利润的过程。 转型:从媒体人到创始人 其实,媒体人时代的喻华峰,已经为他后来的商业路线图埋下伏笔。 1997年,就职于《南方周末》的喻华峰,受邀出任新创办的《南方都市报》总经理一职,主管广告和发行业务。 2004年,中国媒体界众所周知的那起案件爆发后,《南方都市报》出具的“喻华峰个人表现证明材料”介绍,“南方都市报97年创刊时,亏损800多万,98年亏损910万元,经过喻华峰的努力,从99年开始,南方都市报逐年盈利,创造了中国报业三年扭转亏损、上交利润的奇迹,其中99年盈利376万,2000年盈利2141万,2001年盈利2485万,2002年盈利6422万,2003年盈利16000万。南方都市报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经济成就,与喻华峰的极强的工作能力绝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知情人介绍,喻华峰之所以做到三年盈利,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自办发行,节省了让利于邮政系统15%的发行费用。而正是自建发行队伍的经历,令喻华峰创业后创办微特使物流配送公司,成为本来生活的姊妹公司;二是“虎口夺食”,以地产广告为突破口从《广州日报》分食了大量广告业务。众所周知,《广州日报》是中国最赚钱的媒体,《南方都市报》创办时其广告收入已突破10亿元,喻华峰带领的团队发明“江景房”概念,吸引了众多珠江两岸地产商分一部分广告费转投南都,此后,《南方都市报》广告收入直线上升。 而《南方都市报》在广州日发行百万份的销量也为其广告营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如此看来,喻华峰营造“概念”的能力并非自“褚橙”起。 但喻华峰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不料却迎来人生一波劫难,受案件牵连,喻华峰的媒体人轨迹发生逆转,直到2008年3月减刑出狱。之后的职务是网易副总裁。 2010年3月,喻华峰从网易副总裁位上离职时,已获得杉杉老板郑永刚1.7亿“授信”,着手自行创业。此后近2年时间,喻华峰以投资人身份拜访上百家互联网公司。最后,将目光聚焦在生鲜领域。 2012年7月,本来生活网上线。此前,专责物流配送的微特派公司已经成立。当年,主要借助“褚橙”的销售,本来生活营收达到6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