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购买力持续高速增长 伴随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国人消费信心不断提升。截止到2015年,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9亿,超过美国中产阶级总人数的9200万,居世界之首。 再有大约5-8年时间,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2.5亿,相当于美国人口总数,消费实力巨大。2011年以来,中国消费支出的年增量和增长百分比都高于美国、德国和日本。中国人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54.4%)已经超过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48.5%)。80后90后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受教育水平较高,熟练使用互联网,更是网购的主力人群。不容置疑,如何把脉80后90后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要因素。 
海外代购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海外代购,大家一定不陌生。海外代购早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必备技能。除了奶粉之外,海外保健品、奢侈品等深受国人欢迎,尤其是以质量高,价格适中而闻名的欧洲、澳大利亚乳制品和保健品,近几年需求激增。海外代购这种“中国式”特色商业模式,发展极为迅速,横扫欧美、日韩、澳洲,其结果是让人民币走出国门,让免签国家地区逐年增长,正用短短时间让世界记住中国消费者。海外代购发展如此迅猛,健康壹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国内消费者旺盛的需求和不断增长的经济承担能力。网络技术不断完善、电商平台不断涌现、物流方面的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使跨境购买产品正在成为便利和实惠的选择。随着国家对海外代购这种个人之间交易的监管政策和相关关税的调整,跨境电商孕育而生。2014年被很多人称之为“跨境电商元年”,伴随着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逐步开放。2016年4月8日跨境电商税改新政正式实施,即“海淘税”开始征收,跨境电商逐步走向正规和正轨。到境外购买产品或在国内通过海外代购、跨境电商等形式购买境外产品,是一种消费理念,一种消费体验,也是一种消费享受。 “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 – 马云 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 -5%,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保健食品,保健品行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兴动力。预期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的产值将达到GDP的10%,产值约4万亿元。 除了中医传统保健类产品,西医类保健品行业也正在井喷式爆发。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保健品行业市场前瞻与营销模式创新分析报告》显示,从2013年开始,我国保健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年行业销售收入由1130亿元攀升到1579亿元,2014年超过1900亿元,同比增长12%。 中国健康产品市场的不成熟与不规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保健品发展过程中,商家大量运用广告、讲座等手段,出现许多夸大或不实宣传、假货横行或非法添加等现象,影响国产保健品的品牌形象,保健品行业仍是处于相对不成熟、不规范的层面。这就出现保健品在居民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与国内产品不给力的矛盾。欧洲、美国、澳洲这些国家的营养保健品都是安全的,因其强力的监管力度不良企业在这些国家的体制下很难生存。来自欧美等国家的膳食营养补充剂,赢得了国人的信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趁机抢占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用于保健领域的平均支出占其总支出的0.07%,而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则为25%,侧面说明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潜力巨大。跨境电商的东风兴起,也为进口“保健品”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一条通路。并且,在国内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下,一些进口膳食补充食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2014年9月,移动支付公司发布的一份尼尔森市场调查报告指出,健康产品已成为全球跨境网购第二大热门品类。网民喜欢到国外网站购买健康、美容产品,因为“在线国际市场”可以比本地商场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随着“互联网+健康”越来越火,跨境电商成为中国人购买国外健康产品的一个重要渠道。而根据中国保健协会方面的预测,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未来10年内将以10%的年均增速增长,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