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发表于 2018-7-27 18:02:35
83qH2IAVtrQH66s5VzfM.jpg
谷歌出品的小程序“猜画小歌”最近着实火了一把,第一时间就尝鲜体验的我被震惊到了:一方面叹服于Google AI的神经网络技术,另一方面则是摸不清谷歌这次的路数。
众所周知,微信拥有一套无可比拟的熟人社交网,所有微信体系下的运营,都在竭力利用这一资源来达成目的。而这次的“猜画小歌”却是小程序中的一股清流,手握技术吸引力和公司声望吸引力的天然优势,竟然没有对强社交下手,分享只是分享画作,排行榜只有全网排行,处处避着社交,这个设定让人看不懂。
此后微信朋友圈和各个群中都被刷屏,各媒体也开始吹捧,当时去看了眼微信指数,果然飙升直逼天际。但隐隐心有不安:没有社交的联结,真的可以持久吗?
果不其然,今天再看,热度暴跌。
“猜画小歌”的成功难以复制
“猜画小歌”发布前期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不认为其中有太多可以借鉴的价值。
它的成功有这样几点原因:
1. 公司具有“被动聚焦力”,自带光环和流量
谷歌这个名字自带光环,稍有动作就会引起聚焦。即便谷歌不在推广上下太多功夫,也自然会有大量业内外KOL主动为其“背书”。而这种“被动聚焦力”是多数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不努力发光,又有几人能在产品的海洋中注意到你呢。
2. 新概念与游戏的结合,双重吸引力
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概念这两年被炒得火热,但普通人对其认知却仍停留在相对陌生的阶段,对它的应用场景更是了解甚少。如今在微信中就能体验到神经网络的神奇魅力,还是结合猜画游戏的形式,有谁不想与AI斗智斗勇,一决高下呢?
说起AI,谷歌在该领域早有布局,拥有业内领先的技术。如今我们看到的这款小程序,是其数年前一款同类型网页端产品的延伸,正因为那款产品收集到了5000万幅手绘数据群,才调教出了能识别345幅画作特征点的“猜画小歌”。这种技术的沉淀是多数公司在短时间内难以赶超的。
试想如果AI“笨得要死”,画得再好也猜不出,即便游戏形式再新颖,又有谁能玩下去呢。
3. 百玩不厌的猜画游戏,童心四溢的页面设计
猜画类游戏从综艺玩到聚餐、从线下玩到线上,是早已得到市场证明的热门游戏形式。除了猜答的过程,看着这些出自“灵魂画手”的搞笑图画,想起儿时画简笔画时的感觉,心灵也能得到放松吧。可爱轻松的页面设计,也与游戏内容非常搭配。
4. 精心雕琢的文案戳中人心
谷歌在中文本土化文案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如:当猜画失败后的分享页面,会提示“大家来评评理,xxx画的是不是xxx”,非常满足用户此时的心境:我画的很认真但AI就是猜不出,这不是我的锅。同时在潜意识中也触发了用户分享给朋友评理的欲望。
整体来看,除了游戏形式和细节上的把控,公司声望和前沿的科技实力,才是“猜画小歌”成功的真正原因,而这种软硬实力是难以靠技巧在短时间内模仿的。
“猜画小歌”的失败值得警醒
“猜画小歌”在被迎上浪尖三天后,热度出现暴跌。这种“前一秒举高高,后一秒遭冷落”的情景是可以预料到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形式决定了这种局面的产生。
在形式上,“猜画小歌”是一款单人猜画类游戏,它吸引人的点在于猜画游戏与AI的结合,与人工智能合作